文化礼俗

殡葬习俗

当前位置:殡葬习俗

殡葬产业服务核心价值

  缘、殓、殡、葬、续  



丧葬小知识


■殡与葬有甚么不同


基本上丧葬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殓殡葬
』对死者遗体体做一番恭敬的处理和掩藏。
』停放死者于棺中进行吊唁。
』告别及安顿死者最后归宿


■ 什么是安葬
安葬是把遗体或骨灰盒埋入地下,表明死者入土为安的整个过程称为安葬,也称落葬。可举行简短的仪式:在墓碑前献上花篮、花圈,放上鲜果、糕点、菜肴等;由亲属讲一些告慰死者的话,愿死者长眠安息;有条件的可以读祭文。


■ 什么是祭文
祭文是悼念性的文字,写法很像书信,但它的称呼对象却是死者本身。


■ 安葬的几种方式
◆ 土葬
又称埋葬,一般是把尸体先装在棺材里,然后再把棺材埋在地里。
◆ 火葬
一种将死者遗体焚化的葬法,主要特点是科学、卫生、经济、方便。在我国不同的民族都有火葬的习俗。
◆ 火化土葬
将遗体火化后,将骨灰盛入骨灰盒或骨灰罐中,将其置入墓位中的葬法。是目前世界各地最为通用的葬法。
◆ 壁葬
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一种葬式。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上刻碑文。
◆ 天葬
天葬也称鸟葬、兽葬或野葬,他体现了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物链原理,是西藏少数民族特有的葬法。
◆ 悬葬
悬葬是一种将遗体置于棺中,凌空悬挂于山崖峭壁的葬法。仡佬、高山等民族较普遍。
◆ 腹葬
腹葬是将遗体分而食之的法,在我国早年苗族就有此风俗,在国外有的原始部落,也有此葬式。
◆ 水葬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流行于藏族和门巴族。
◆ 树葬
树葬是将遗体或骨灰埋入树下的葬法,是一种不见墓、不树碑、以树代碑,在树下或树周直接葬入骨灰的葬法。也称花葬、草坪葬。
◆ 海葬
海葬是将遗体的骨灰沉入海底的葬法。或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
◆ 冰葬
准备一个冰洞,将即将死亡的躯体放进去,用兽皮盖好,然后用冰块封住洞口,让人安然死去。五天以后,家属需在冰洞上方挖一小孔,认为这样逝者的灵魂便可离开冰洞,升入天堂。这是北美爱斯基摩人的葬俗。


祭奠小知识
■ 如何选择寄存场所?
首先要看其经营的合法性,再看其环境是否整洁优美、是否有风水地理优势,另外还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 如何选择骨灰盒?
看材质、看工艺、看宗教、看文化、看造型。


■ 什么是家祭及公祭?
在设灵堂之后到出殡入殓之前,逝者生前的亲戚好友会前来吊丧,过去称为「开吊」,现在则称为「公祭」,也称「客祭」。现在的做法多为在火化前举办告别式,进行家祭及公祭,告知亲朋友好前来吊唁。


■ 什么叫“做七”?
做七”是民间办丧事期间普遍举行的一种祭奠仪式。传说人往生后,亡灵每隔7日由七殿阎王审判这辈子的功与过。故每7日阳上子孙祭拜一次,请师父诵经把功德回向亡者,帮助亡灵过王官。每个七都有主要负责的祭拜者:头七-儿子;二七-媳妇;三七-女儿;四七-侄女;五七-孙女;六七-侄孙女;满七-儿子。


■ 做七的普遍习俗是什么?
从“头七”起,就要为死者设灵堂,并早晚供食如生时一般,直至“断七除灵”为止。现在“做七”已不普遍。


礼仪程序及名词解释
■ 拼厅
病人自知将终,皆会指定以大厅为其「正终」之所,因此病人危急之前,子孙应先将大厅打扫干净,准备铺放水铺,俗称「拼厅」。


■ 铺水铺
以厚木板一张(六尺长三尺宽左右)用椅子垫高置于厅旁,勿紧靠墙壁,男移龙方(进门之右方),女移虎方(进门之左方),或以神明牌位之方向,男左女右,头里脚外。


■ 寿衣
人死穿以入殓的衣服称为「寿衣」,当病人危急之前,家属即应为他准备好。台湾地区之习俗,寿衣算层而不算件(即上衣有里子即两层),上衣通是六件七层,裤子二件至三件,白袜黑布鞋。


■ 遮神
病人以大厅为正终之所,大厅供奉有神明、祖先,一旦往生,要沐浴、更衣等,怕对神明祖先不敬(俗称见剌)必须用米筛或红纸遮住神明及祖先牌位,俗称遮神,大殓入棺后再除去。


■ 奉脚尾饭
【由来】 当死者生命在弥留状态时,家属便要开始着手准备有关丧礼的一切,首先 将病患的床位移到正厅临时搭设的床铺上,床铺位置依男左女右摆设,称为「徒铺」或「搬铺」。待气绝即举哀。以一碗饭上插一双箸,置鸭蛋一个,称「脚尾饭」及油灯一盏,俗称「脚尾灯,或称「长明灯」,焚香哀哭,烧冥币祭拜,称「拜脚尾饭」。为死者食用、照冥路及路费。 此仪,据传古昔荒芜多虫兽,为防虫蚁慕尸味而聚,乃撒饭于尸周,粒食与虫蚁,并焚火驱兽毋害尸,而相沿演变为今之拜脚尾饭、焚烧纸之仪。 此时要取下正厅的天公炉,以布或米筛遮住神明和祖先 牌位,称作「遮神」,家属在死者身上盖「水被」(白布中央缝上红绸的被单),以 银纸或石头为枕,并在死者脚边供上「脚尾饭」,使死者不至于挨饿,一盏白蜡烛,做为长明灯,照明阴间的路。并以厚纸或白布,写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日时,作 为「魂帛」,暂时替代神主牌位,供于正厅的一角,燃烛烧香,称为「竖魂帛」。此外,大门上也要斜贴白纸条,以及「严制」(父死时用)、「慈制」(母死时用)或「丧中」等字样,告知左邻右舍家中有丧事。
【供品】 辞生时,备十二种菜碗供于死者灵桌;若有请僧尼诵「开魂路」或诵经,灵桌上还要供着三样水果。此外,还需准备「脚尾饭」:即米饭一碗、饭上置熟鸭蛋一只、饭上插一双筷子。
【金银纸】 烧脚尾钱,如银纸、往生钱;有的家属会烧「脚尾轿」给死者充作在阴间的交通工具,也是藉以对天奉告死亡事件。禁忌由于脚尾饭上插有筷子,所以平日禁止小孩将筷子插在饭上,以避不祥之兆。


■ 随侍在侧
病人移至大厅水铺之后,子女即必须随侍在侧,不可单独留病人在大厅,以免病人去世不知是几时咽气,徒留遗憾。


■ 举哀
病人一旦断气死亡,依俗须于门口焚烧一顶纸轿(车)供灵魂乘用,俗称「烧魂轿」以海碗为香炉,焚香拜亡灵,全家大小始举哀恸哭佛教界人士则以为死者去世八小时之内,意识未完全脱离形体,子孙不可移动,不可哭泣。


■ 易枕与盖水被
子孙用石头或一支大银纸做为尸枕,传说如此子孙才会「头壳硬」聪明之意,实则将头垫高后尸首才会收下巴,不致张口吓人,而且较不易腐臭。尸身棉被须去除,改罩水被(一大块白布中缀红布),用意除覆其形外,也是避免盖棉被容易发臭。


■ 陈设脚尾物
脚尾处依俗须陈列脚尾饭一碗(露天炊煮),用大碗盛满,越满越好,饭上放一粒熟鸭蛋并正插一双竹筷,供死者享用以便上路,另置脚尾火、脚尾炉(用碗公盛砂做香炉),并烧脚尾纸(小银),供死者做盘缠,应慢烧,以免室温升高。


■ 变服
初终尚无孝服,唯为宜悲志哀,全身改穿素色衣服。


■ 帷堂与阖扉
惟堂俗称「吊九条」,即以一全匹白布,用竹竿架吊起,弯九次后将尸床围起来,目的在隔开内外;同时须将门扉关一扇,以防日月光照射到尸身上。


■ 守铺与关猫
亲人死后,子孙哀恸不忍,必须小心看守,孝男夜则席地而眠,称为「守铺」,守铺除了哀伤亲人之死不忍离开寸步之外,尚可预防亲人因休克「死亡」复活而乏人急救,有亲友来吊时不致无人照应,同时也防止肉食性猫科动物之毁损尸体。


■ 报丧
入木时辰看好便可报丧,父丧要报伯叔、姑母等,母丧则要通知外家俗称「报白」,母舅以外的亲戚,可以央人代为报丧,或用电话通报。


■ 买棺
俗称「买大厝」,父丧由伯叔一人陪孝男去,母丧由外家一人陪孝男去,另外可请一位懂木材之邻友做陪。棺木,土葬与与火化所用不同。


■ 哭路头与奔丧
出嫁女闻耗丧回家,离家一段距离即须号哭,且有哭辞,声极凄洌,俗称「哭路头」。凡长辈咽气时未随侍在侧之子孙,自外地奔丧回去,必须匍匐入门,表示自己不孝,奉养无状。


■ 宗教法事
初丧未入殓请道士或僧尼念经,称「念脚尾经」;或者俟入殓时再一并举行,称「入木法事」。


■ 放板
运棺到丧家,俗称「放板」。


■ 成服
昔日有成服仪式,今多省略。客家则至出山前做功德之前才举行成服礼。


■ 组治丧委员会
本身或子女当中具有崇高社会地位者,死后应由其朋友或长官、同事、僚属组成治丧委员会,讨论及安排治丧事宜。


■ 接板(接棺)
当尸体要准备入殓前,得先准备好棺木,称为「买寿板」,择吉日吉时将 棺木接回家中来,一般是以吹角乐音做为引导,由四名以上的抬棺者(或土公)用小 卡车运到丧家,途中若有经过桥或十字路时,需沿途置留银纸和红布一条,称为「放 纸」,棺木运到丧家时,称为「接板」或「接棺」。棺木进屋时,得头先进,以便入 殓时头内脚外。要放板前,得先在左邻右舍的门口贴上红纸条,作为避邪用。
【祭品】米一包、细竹圈(象征团结)、扫帚(驱邪)、金鼎(烧金用)。
【金银纸】 寿金拜土地公,小银拜死者,均由子媳在接板时的门外板边烧化。接棺后,家人就可行「围库钱」的仪式,将随身库钱烧化,为死者生前向库官库吏所借来的库钱,此时悉数归还。
【乞水】接棺后随即乞水,子孙全部穿孝服往大圳沟或河川,为首带瓦钵、香、四方金、两枚硬币、抵水滨,烧香向水神祷告因某人去世,向水神乞水以便沐浴、舀水,不可逆流,尤忌重舀,今人住于都市嫌河水脏或离河太远,也有人以水桶装自来水置于露天处以行乞水之礼。
【沐浴】乞水返家,旋即举行沐浴、穿衫辞生,分手尾钱仪式。沐浴,由长子或「土公」以白布沾乞自河川之水,由头到脚做一比画,比画时「土公」须念吉利话。
【穿寿衣】今人大多于未断气即为死者穿上寿衣(前已略叙),少数地区仍循古礼于沐浴后行之。为死者穿衣,古代有「套衫」仪式,今已无。死者之穿着,贴身一重必须用白色棉布衣裤,日后捡骨骨色才会洁白,中层随人穿,外层则昔多用长衫马褂,今已有人穿西装。
【辞生】此为尚看得见死者容貌最后一次之祭奠,也是死者辞别「生人」阶段最后一次祭奠,故名。


■ 辞生
【由来】死者在被装入棺木的入殓前,家属为其所准备的最后一次告别餐宴,即为 「辞生」,这种告别餐宴必须是六荤六素的十二道菜,家属也请来一位好命的人,把这十二道一一端起来,每端一碗便说一句吉祥话,且作挟菜喂给死者吃的样子,但有些地方并没有这种辞生的习俗。
【供品】十二道菜,六荤六素。
【金银纸】银纸。
【禁忌】传说尸体入殓时,禁忌遭逢雷鸣,遇雷鸣的话,死者腹肚会肿胀,需以铜锣盖其身上,才可镇压住。
【乞手尾钱】「辞生」后即乞手尾钱,把预放在死者衣袋内的硬币分给子孙,每人一枚,用白布或蓝布穿孔系于手腕,父死系于左手,母死系于右手,带至换孝为止,象征死者爱护子孙,留下财产分给众子孙,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责任之传承。
【大殓与棺中布置】大殓即将尸身置入棺内之称。通常人咽气后廿四小时内择吉时入殓。入殓时子孙环视,有的子孙亲自为之。长子用白布自尸腰提起,其余子女抱其头与足,小心放入棺内,此时民俗忌「人影」被压住,故须注意灯光之光源方向。下垫棺席上盖水被,加枕(中白两旁红内装银纸、狗毛、鸡毛之菱角枕,表示鸡啼狗吠死者才能知晨昏),库钱、生前物品、过山裤及桃枝等。棺底最好先铺蓪草、茶叶等以吸尸汁,亦有置七星板。右脚踏银纸左脚踏金纸(部分地区正好相反)。
【封钉与停殡】尸体安置好后,固定不会移动,并经子孙亲友最后一次瞻仰遗容,随即加盖封钉,父丧由「族长」主钉,母丧由「母舅」主钉,谓之「封钉」。棺钉分四角四支长钉,天头中间一支小钉缠五彩布,长钉要整支打入,小钉只略钉一下,即由孝男用口咬起置于香炉。钉钉时要念吉祥话。如隔三天以上才出葬,停柩在堂,等待出殡,则须「打桶」以防臭味溢出。
【拼脚尾物,布置孝堂与捧饭】 打桶后要将脚尾饭,脚尾纸等移走,俗称「拼脚尾物」,然后在柩前布置孝堂,以白布遮柩,设灵帏,架遗像,亡者衣服鞋袜置于椅子,置灵桌,供奉魂帛,魂幡,置一对蜡烛、鲜花,设香案、果品、灯火日夜不熄,备亲友之吊唁。自入木起每天要捧饭,有人捧三餐,有人捧二餐,早、晚要捧水供亡亲洗手面、洗脚手。


■ 孝饭
【由来】当死者已被装入铺着库钱、银纸及生前用品的棺木,封棺大殓后,翌日清 晨家属就要为死者准备「孝饭」,又称「奉饭」,亦即寺待死者的餐饮与生活作息彷 如生前一般,于黎明后供盥洗用具、早餐、香、银纸;黄昏时再上香供其晚餐。如此 直到满七或百日结束为止,才改为初一、十五晨昏各拜一次;直到对年才不再供膳祭拜;到了合炉后,则依年节祭祀的方式。
【供品】早晚饭如米饭、鸡肉、米粉等。
【金银纸】银纸(约一炷香后才烧化银纸)。


■ 作七
【由来】死者逝世后,每七天为一次祭拜的重要日期,负责祭拜者的身分也不同, 俗称「作七」,共有七个日期,分别是「头七」,由孤哀子负责准备祭品;「二七」 由媳妇负责;「三七」由出嫁的女儿负责;「四七」由侄女负责;「五七」由出嫁的孙女们负责;「六七」由出嫁的侄孙女或曾孙女负责;「七七」或称「满七」由孤哀 子负责;但客家人与上述闽南人的习俗略有不同,而以「四七」为女儿七。又因现代为工商业社会,有将七七四十九天改二十四天的,即头七、七七各七天外,其他各以每隔两天为一七的计算方式。
【时间】每逢作七的凌晨子时开始作七,到中午才拜菜。一般作头七、三七、五七、七七时供品会较为隆重。
【供品】作七拜菜时先准备一份三牲拜土地公,如猪肉、公鸡、鱼、酒。拜死者时有五味碗或十二道碗,如米饭、米粉、春干(象征有余)、韭菜(天长地久)、豆干(做大官)、芹菜(勤劳)、鱼丸、肉丸(中状元、当议员),肉片、菜头(好彩头)、猪肠(生男孩)、鸡翅前膀(易谋生)等;以及其他果品、红圆、发粿(象征子孙团圆兴旺)、面头山(又称子孙山或女儿山)。
【金银纸】拜土地公,用福金。拜死者,用银纸。
【守灵】未出殡前子孙须在灵帏守灵,夜间则在柩旁敷席而眠,俗称「困棺脚」。及因生前晨昏定省,不忍让死者遽尔孤零。
【香奠与答纸】死者亲友通常会送钱给丧家买银纸烧与死者,俗称「香奠」或「楮敬」金额必须单数,切忌双数,以免重丧。丧家收到香奠,必须答谢,俗称「答银纸分」。目前以答毛巾最为通行,而且是收到香奠当时随即答谢。
【讣闻之撰印及邮寄】 大殓后,家属或治丧委员会应撰好讣闻付印,并斟酌情形邮寄有关的至亲好友,不应滥发。


■ 转柩
一般由宗教师(道佛人员)指挥,并由抬柩人员抬之,视丧家场地大小而有三种方式:直接将灵柩移至礼堂灵案内。移柩至礼堂灵帏之后面。若礼堂空间狭小无处可放,则只由抬柩者轻轻移动一下象征移柩。由儿子与长孙各执杖与招魂旛恭请灵位与香炉、安灵位于灵堂前中央位置,会场人员应肃立恭迎。原来停柩处置一木炭火炉以除湿取旺,放碗筷若干把(一个儿子一把),另置一桶水内放钱币,以祈「钱水活络」,并置一圆形竹器内盛发粿及十二粒丁仔粿(闰年加一粒)以求添丁发财。或加一把箍桶篾以警愓子孙须团结。


■ 家奠
【由来】原本死者末出殡前,曰「奠」不曰「祭」,所以在出殡的当天,布置好供 众多亲友告别致礼的大灵堂,四周安置好各方亲朋好友致赠的鲜花、挽联、果品,这 也是由家属和亲戚,最后一次为死者的肉体在家里上香致礼的道别式,称为「家奠」 ,但一般多以「家祭」称之。在抬棺出院子转柩后,亲戚尚未上前祭拜前,得先由家 属供上五醴生祭,称为「起柴头」或「起车头」,「五醴」是由出嫁的女儿或外孙, 分别从婆家送来的「牲礼」,摆在灵桌上后,家属与外家亲戚依序三跪九叩,此时丧家主要跪地回礼。
【供品】五牲醴、水果、礼品等。
【金银纸】银纸。
【禁忌】丧事时,忌讳泪水滴到尸体上,传说这样会使往生者舍不得离开人间,以至于无法往生净土。


■ 公奠
【由来】原本死者未出殡前,曰「」不曰「」,在出殡的当天,布置好供众多亲友告别致礼的大灵堂,四周安置着各方朋好友致赠鲜花、挽联、果品,这也是由死者或家属的友人、机关团体集体上香、鞠躬或捻香,最后一次为死者的肉体在家里致礼的道别式,称为「公奠」,但一般多以「公祭」称之。
【安钉礼】入殓后在灵柩四端各钉一长钉谓之「封钉」,因入殓当天族长或母舅未必到场,乃直接由棺木店仵作为之,而于出殡日另外再安排一场「安钉礼」,请族长或母舅执斧点钉。
安钉意义:昔时因没有医生开具死亡证书及检察官制而人命关天通常由亲兄弟审视后,才封钉或启灵,免得当子媳被误会为草草收殓,其至被认为忤逆不孝或虐待死亡等。
【启灵】依古礼启灵有启灵奠祭,仵工人员(俗称土工)绞柩完毕,将「蜈蚣脚」与杠杆均衔接好,以八人~十二人或十六人、廿四人抬起,另一人立即将「柩凳」踢翻或提走,谓之「启灵」灵柩往屋外「灵车」处移动,子孙要迅即跟着爬起来,通常子孙应紧拉住灵车或绋带,其意乃舍不得父母亲如此快速离开。


■出殡(路祭)
以择日师择定良辰吉日出殡,俗曰「出山」。其仪式概述如下:
(一)摆祭: 将棺木移于屋外,俗称「移柩」后,举行「摆祭」。除丧家备牲醴等外,出嫁女儿须备猪头供祭。孝眷、女婿等依序奠酒跪拜,嗣由亲朋等吊祭。
(二)封棺: 祭罢即行封棺之仪,俗曰「封钉」。孝眷环跪棺旁,随司公高唱吉语,以「有喔」呼应。男丧由死者亲族,女丧请外家行封钉。先由棺盖四端已打牢固之钉上,用斧头作打钉状,最后打棺中央一钉,称「子孙钉」。钉毕送红包与封钉人,孝男即用牙齿拔起子孙钉,供于魂帛。司公所唱吉语如左:



一点 东方甲乙木,子孙代代居福禄。
二点 南方丙丁火,子孙代代发家伙。
三点 西方庚辛金,子孙代代发万金。
四点 北方壬癸水,子孙代代大富贵。
五点 中央戊己土,子孙代代如彭祖


(三)旋棺: 封钉毕,个僧即引导孝券绕棺三次,曰「旋棺」。俟棺木盖上棺章,女眷即倚棺哀哭,俗称「哭棺柴头」。哭罢即发引安葬。
(四)出殡行列: 地理师乘轿引导。 路鼓。 献纸钱(掷纸钱与路上野魂以免捣乱)。 孝女执草龙(俗称火把,以稻草捆束,长数尺,先端焚烧生烟)为照明引路(古昔用火把以防野兽,相沿而来)。 女婿、孙婿执铭旌(书死者衔名白长旗。 洗路(弄铙钹)。 吉大门灯(书家姓之大灯笼)。 挽联挽幛、花环、艺阁、化装队、乐队等。 大鼓亭。 香亭。 子孙亭。 纸轿(涂纸轿,子孙扛)。 司公(道僧)。 灵柩,孝男扶棺而行。 大孙轿(又称魂轿)。 执幢幡。 孝券,女眷则由一男人用白长布条曳引,执布条一路哀哭而行,以免分静。 最后为执拂(送葬)来宾。送葬者,亲戚幼辈头绑白布,平辈左手绑白布,长辈白布绑腰,外家白布绑半肩之分。至小段行程,丧子等即跪地向送葬来宾,拜谢并请止步。外家则送至门口止步。
【供品】路祭时供有牲礼、水果、酒、鲜花、腊烛。
【金银纸】银纸。


■ 安葬
良辰至,即收祀后土,将灵柩奉安入穴,俗称「落葬」。
(一)放栓: 入穴前将棺木穿气孔,曰「放栓」,使尸体与地气相通。
(二)落葬: 落葬之先,地理师(堪舆家)捧罗庚(罗盘)祷告,高唱:「手捧罗庚八卦神,盘古初开天地人,九天玄女阴阳法,曾传凡间杨救贫,南山石上凤凰飞,正是杨公安葬时,年通月利无忌,此日当开生龙口,紧来引进大封君 太孺人。前面有山山拱秀,后面有屏镇龙基,前有朱人丁量,后是玄武镇明堂,左有青龙送财宝,右是白虎进田园,禄到山前人富贵,马到山后财丁旺,吾奉太上老君,进!」,即灵柩入穴,放正方位安棺。有时地理师嫌丧家红包薄,祷告吉语即从简,仅唱:「良辰吉日天地开,面前吉日凤凰来,前进葬,后得财,富贵实时来,进!」,寥寥几句,敷衍了事。
(三)撒五谷: 埋罢,地理师高唱:「进好好,乎(给)汝子孙长古老」。嗣即孝券随道僧引导,绕墓三次。绕罢,再由地理师一面高唱吉语,一面将备于斗内心五谷、硬币、铁钉撒于墓上人吉语如下:「一撒东方甲乙木,代代子孙受天福。二撒西方庚计金,代代子孙出公卿。三撒南方丙丁火,代代子孙发家伙。四撒北方壬癸水,代代子孙富贵随。五撒中央戊已土,代代子孙寿彭祖。现在五谷撒落土,代代子孙出大官虎。五奉九天玄女勒!」。撒五谷后取墓土一块放入斗灸嗣即道僧斗内五谷丰登,财丁兴旺,家业腾达。分五谷吉语如下:「一要人丁千万口。二要财宝尽丰盈。三要子孙当量盛。四要头好聪颖。五要登科会趁早。六要牛马结成群。七要南北山府库。八要寿命真永长。九要家财石崇富。十要富贵永无疆。五谷平分,百子千孙。
(四)返主: 分罢五谷,神主放入斗内,与斗久留存少许五谷等,由长孙「魂轿」携回,称「返主」。安葬仪式毕返家后,丧家备餐请道却、抬棺工人或其他工作人员。旧时餐用猪肉都切成三角形,别于平时心切法,故俗称「吃三角肉」则有参与丧式之意。而券则菜肴放置于监湖(簸箕),蹲于地上用餐,以表孝道。 丧仪完结,出嫁女儿及亲戚归家时,丧家须送发粿(含意居达)。桶箍(含意合家园圆)、菜(台语与久音同,含意长寿(等物贴上红纸,带回家以讨吉利。而丧家不得打招呼,如请其再来等(因丧事不可再)。


■ 火化
【由来】当出殡后,打算以骨灰土葬者,则将灵柩移至火化场,家属献牲礼等祭拜后,由子孙点火予烧化,称为「火化」,火化后家属以约定的时间领取骨灰,再依决定的吉曰将灵灰安置于纳骨塔,或是如前述土葬的安葬方式处理。
【供品】牲礼、水果、酒、鲜花。
【金银纸】银纸。


■ 巡山
【由来】当丧礼结束后的第二、三天或第七天,死者的家属穿着丧服到坟地察看有无异状,并且准备供品祭拜后土和亡者的坟冢,称为「巡山」或「巡灰」。目前公墓多有管理员,故可省略。
【供品】拜后土以牲礼、水果、酒;拜祖先以牲礼、五味碗、水果、酒。
【金银纸】拜后土以寿、刈金、福金;拜祖先以银纸。
【完坟】又称「完山」亦叫「谢土」,于坟墓筑成后,择一吉日为之。


■ 返主安灵
【由来】当送殡完成,死者的神主牌位从坟地迎回家乡供奉,魂桥内载着捧主者,并需拿回装有坟土和五谷的斗,称为「返主」。继而神主等安置在一张临时供奉的「灵桌」上,摆上相关供品。请道士诵经,上香点烛举行「安灵」,称为「安灵」或「 竖灵」,家属也要烧香祭拜与哭嚎,表示追念之意。
【供品】备蜡烛、鲜花、酒、五味碗、水果。
【金银纸】银纸。
【禁忌】灵桌上多燃着油灯,燃油俗称「莿油」,忌碰触,俗传碰触的话身体会有疼痛感。


■ 祀后土、点主
【由来】 当掩埯葬孝坟后,也需在坟地立后土碑,写上「后土」二字,并准备供品 祭祀后土神,且正式禀告后土神土地公请其守护庇佑新亡者的坟地与亡灵,称为「祀后土」。古代原本多请举人、秀才或有身分的人为家属执行此项祀后土的仪式,现代 多请道士或地理师代为执行,以朱砂笔写完后,将笔朝太阳的方向掷去,一边掷一边 念吉祥的字句,而墨笔则留在原地。当「祀后土」后,接着便是执行「点主」的仪式 ,即子孙为了求吉祥发达聪颖高升,昔日请有身分地位的贤达者充任「点主官」,现在多由道士或地理师担任,用朱砂笔在捧主者所背负的神主的上下左右中点上朱笔, 攘着再以墨笔于朱点上点上墨点,并诵念吉祥字句祈福,此即「点主」。点主毕,再 由道士撒五谷(五种谷子)于墓园,剩一些分给子孙,并带一块坟土回去,有象征子 孙繁衍、五谷丰登之意。
【供品】「祀后土」时备蜡烛、鲜花、酒、三牲、水果。
【金银纸】寿金、刈金、福金。
【祭墓礼】点主礼成,乃行祭墓礼,将神主(魂帛)置于坟上,子孙一人持黑伞遮之,墓前供五味碗、发粿、饭、酒、银纸等,宗教师举行简单之念经仪式,子孙及所有送葬者,皆至墓前燃香拜墓。接着由地理师(或由宗教师兼代)举行呼龙仪式,意谓此墓风水极佳,具有龙气,可佑子秀孙贤。


■ 做功德
它葬后搭棚设坛,长孙女执伞遮盖桌上魂帛,面向坛坐于坛前,请司公(道僧)诵经做法事,俗称「做司」。本以死者之名施功德,以赎生前罪孽,而藉佛力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惟所做法事,不祇「开魂路」、「做功德」等,且杂有走赦马(司公数人,手执纸马、纸人作追逐游戏)、弄铙(以铙钹作各种演技)、挑经(一司公挑经卷,作难分难舍状过奈河桥,使孝券悲悯而掷钱施舍(、放焰口(口火吐火)等杂技表演。故古时有一谐联曰:「孝子报亲恩,无工无不可。儒生从道教,其然其岂然」,识者所不以为然也。


■ 作百日
【由来】当人逝世满一百天时,习惯要再祭祀一番,或延请道士、和尚念经,举行盛大的供养法会,或仅是家人自行祭祀,称为「作百日」。
【供品】牲礼、五味碗、水果、酒。
【金银纸】银纸。


■ 作对年
【由来】当死者逝世满一周年时,死者已出嫁的女儿皆要返回来供奉牲礼祭拜,也有延请道士、和尚诵经作法事的,称为「作对年」。此日结束后,才算脱去孝服。
【供品】牲礼、五味碗、水果、酒。
【金银纸】银纸。


■ 请人买布料,制(租)孝服与孝志
丧事所用布料以白布为最多,孝服若是自制,则须采购五服(麻、苎、蓝、黄、红)布料。 丧服,依与死者关系亲疏,制有区别: 麻布: 子女、儿媳、长孙用之,为最重孝。
苎布: 孙、甥、侄用心,为次重孝。
白布: 与死者同辈或外亲用之。
红布: 死者第四代孙用心,含有四代同堂为荣之意。


■ 看日与办理死亡登记
丧事重忌讳,大殓(入木)、转柩、落葬等均须选日选时。一般是先看入木时辰,然后才看墓地,后再看出殡之时日。家属持死亡证书向户政事务所办理死亡登记,始能入殓。


■ 门外示丧与邻人挂红
家有丧事应于门外张贴告示,以白纸黑字写明「严制」或「慈制」或丧中「长辈尚在,晚辈去世时用之」。红色春联应以撕除。为敦睦邻居,应为附近邻居大门贴一块红纸,以示吉凶有别。红纸于出殡日启灵后始撕除,并由道士洗净,贴上净符。


■ 除灵
【由来】一般丧家于「尾旬」、「作百曰」或「作对年」时,将临时「安灵」或「竖灵」时所作的「魂帛」和香炉完全撤除,并选一个吉祥的方向将这些东西丢弃,请道士念经、上香、烧银纸,当日死者已出嫁的女儿也要回来祭拜,称为「除灵」或「 推灵」。除灵的翌日,丧家妇女换素服,到寺庙行香后,表示去除丧家的不祥后,才 可回家省亲,称为「行圆」。
【供品】牲礼、五味碗、水果、酒。
【金银纸】银纸。


■ 合炉
【由来】当死者的丧期届满时,将供奉死者的新牌位火化,或将其香炉灰一部分放进供奉祖先牌位的香炉内,并将死者的姓名列入祖先牌位内,称为「合炉」。一般泉州人在合炉时,会视「作对年」是前半年或后半年,多会避开过年期间而选在六月或 十月、若「作对年」是在十月或十一月时、才会选在十二月合炉。至于漳州人多在「作三年」和「除灵」时同时进行合炉的仪式。合炉后,一切便恢复正常作息。
【时间】上午。
【设置地点】祖先牌位前。
【供品】牲礼、五味碗、水果、酒。
【金银纸】银纸。
【培墓与扫墓】亲坟完坟后三年内要「培墓」:子孙须要备酒肴、三牲五果祭拜第一年开墓头要在清明前择一日,第二年在清明当天,第三年在清明后择一天。此后每年在清明前后率子孙带水果冥纸去扫墓。
【新忌】即「逝世」后第二次逝世纪念日,此后年年以此日做忌日。
【捡金(捡骨)(洗骨)】「检金」本为古代几个少数民族及地区所特有的现象,台湾地区由于移民社会的特性,加上气候等因素,葬后若干年开棺洗骨,将骨骸另装在一只陶瓮中,安奉于纳骨塔。